口腔感染怎么办?5个家庭护理方法和3种必须就医的情况
早上刷牙时突然牙龈刺痛,吃饭时口腔黏膜火辣辣的疼——这些可能是口腔感染发出的信号。别急着吃药,先花3分钟了解这些实用知识,能帮你少走弯路。
一、这些症状提醒你可能感染了
口腔感染不像感冒会打喷嚏流鼻涕,但它有几个典型表现:
- 牙龈变"红灯笼:正常牙龈是淡粉色,感染时会充血发红,轻轻一碰就出血
- 口腔黏膜长"白膜":脸颊内侧、舌头上出现白色斑块,擦掉后下面有出血点
- 口水变"钢丝球":总觉得口干,唾液变得粘稠,有时带着铁锈味
- 牙齿突然"长高":其实是牙龈肿胀导致的错觉,时会半边脸都肿
二、在家可以做的5件事
如果症状较轻,试试这些方法(注意:不能代替医疗建议):
1. 淡盐水变成"消毒喷雾"
500ml温水兑半勺食盐,含漱30秒后吐出。每天3-4次,就像给口腔做"海水浴",能减轻肿胀。
2. 冷藏酸奶当"药"
低温的原味酸奶含益生菌,少量含服可以缓解黏膜灼热感。注意选择无糖的,避免刺激创面。
3. 更换"软毛牙刷"
硬毛牙刷会加重牙龈损伤。感染期间改用儿童软毛牙刷,刷牙时力度要轻。
4. 自制"茶包"
泡过的绿茶包冷藏后敷在肿痛处,里面的茶多酚能帮助收敛伤口。
5. 调整饮食"三不要"
不要吃薯片等尖锐食物、不要喝超过60℃的热饮、不要碰酒精类漱口水。
三、这3种情况马上去医院
出现以下症状,说明感染可能加重,需要处理:
- 发烧超过38℃:说明感染可能向全身扩散
- 张不开嘴:张口度小于两指宽,可能涉及深层组织感染
- 皮肤出现红疹:可能是药物过敏或特殊感染
四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这些习惯能降低感染风险:
- 餐后使用牙线,减少食物残渣堆积
- 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
- 戴着口腔矫正器睡觉前要清洁
- 半年洗一次牙,清除顽固牙结石
记住:长期反复的口腔感染可能和糖尿病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有关。如果一年内发作超过3次,建议做全身检查。
本文由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编辑撰写,旨在通俗易懂的口腔健康知识。具体诊疗请遵医嘱。